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建活动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0 发布时间:2018-05-08 11:49:43

 

2016年12月1日,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代表及教育部相关司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天等同志代表获奖人员和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发言。

会议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田慧生同志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同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佘志远同志,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同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同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名誉会长郝克明同志等到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佘志远同志高度评价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在服务大局、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教育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单列学科,他建议要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增强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统筹资源,提高基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同志代表教育部党组对获奖代表和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时期教育科学战线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资政育人、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从教育科学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出发,对教育科研发展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科学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三是要大力提高研究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创新。四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管理平台的引领和服务作用。这些要求和期望内涵深刻,为未来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教育科学研究可划分为理论生产和成果转化应用两个阶段,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颁奖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束,而是“转段”号令的发布,意味着过去阶段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尽管两个阶段的任务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很重要。在理论生产阶段,要重点办好三件事。一是把握好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决定着研究方向、重点和内容,必须是真问题、时代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要有学理支撑。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是注重经验集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需要加以集成、加以总结、加以提炼,对教训加以辨析。在理论生产阶段,只有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紧密联系教育事业发展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

陈宝生部长强调,理论生产阶段结束后,要转向成果转化应用阶段。一是转化为教案。要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教案,应用于教学实践,为立德树人服务。二是转化为决策。为决策服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职能。要抓准问题,深刻阐释学理,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三是转化为制度。这里的制度是一个广义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制度与人的行为有关,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所有成果都可以向制度转化,只有转化为制度,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四是转化为舆论。目前,教育科研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下功夫,逐步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要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舆论,充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下午,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会议顺利召开,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贵华同志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等科研管理单位代表发言,交流管理理念、措施办法与制度创新。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田慧生同志发表讲话,他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开展的各项综合改革,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抓选题导向,二是抓科研质量,三是抓成果转化,四是抓管理制度,五是抓工作机制建设。他强调,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引导管理。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繁荣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